10月23日,中国书法学院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书法系副主任岳奇副教授开展了题为“新见古文字的启示”的学术报告。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王若鸿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及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岳奇在讲座中以旅父丁、卯邲甗、邵阴上官及鞅之造等铜器实物为线索,系统梳理了古文字书法在千年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与发展规律。随后针对当前公众对古文字认知的几大常见误区进行澄清,指出甲骨文并不等同于整个商代文字,金文也非西周所独有,同时强调“小篆”与“秦篆”概念不可混用,秦系文字应分阶段、分标准加以细致辨析。
岳奇认为,部分古文字出版物中存在谬误,提醒学习者须坚持“去伪存真”的原则,重视文字形体的源流演变与“六书”构形依据。深入开展古文字的系统学习与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文化认知能力,也对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与书法艺术创作的推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王若鸿在总结发言中对岳奇教授的讲授内容做了高度评价,并进一步指出,系统学习与深入探究古文字,对于提升师生文化认知、培养专业能力以及推动书法艺术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